2007年7月31日星期二

加拿大国家电视塔(CN Tower)

  造型优美的加拿大国家电视塔(英文:Canada's National Tower ,CN Tower)高553.33米,是世界上最高的自立构造。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多伦多市,是该市的标志性建筑,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次参观。

  加拿大国家电视塔由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英文:Canadian National Railway)建造于1976年,目的是显示加拿大强大的工业。最初只是被设计为传送广播电视信号的天线,305米高度处有用于传送预告信号的微波接收器。而广播天线位于塔的最顶端。电视塔内建有高447米的金属阶梯,有1,776级,是世界上最高的金属阶梯。这些阶梯用于紧急用途。

  1995年,加拿大国家电视塔被美国土木工程协会(英文:American Society of Civil Engineers)收入现代世界七大奇迹。同时是世界名塔联盟(英文:World Federation of Great Towers)的成员。

  第二年,吉尼斯世界记录将加拿大国家电视塔的分类更改为“世界最高的建筑”和“世界最高的自立构造”。

  竖立在多伦多市中心国家电视塔CN Tower(Canada National Tower),是多伦多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是加拿大国家十大景观之一,也是世界最高的独立式建筑物。电视塔高达553.3米,建于1976年,147 层,圆盘状的观景台远看像是飞碟,伫立在多伦多的港湾旁。从这里登顶远眺,可以一览最完整的多伦多都市风景。电视塔每年吸引两百万游客,是去多伦多的游客必访的景点。

  搭乘时速22公里的电梯不到一分钟(58秒)就可抵达346公尺,约113层楼高的观景台(Observation tower),在此有旋转餐厅、室内游乐场,以及可以让你呼吸到真正新鲜空气的户外了望台。站在了望台上,多伦多的风景一览无余,真是令人赏心悦目。电视塔最独特之处是在观景台所建的玻璃地面,这块呈扇形的玻璃地面让几乎每个尝试踏越这块地面的游客都是战战兢兢,如果再俯视玻璃下面如蚂蚁般微小的地面景物,更是惊心动魄。不过,还是有不少"冒险"者走上去,一偿心愿,各种景色尽收眼底。

  从观景台还可以再上一层,到“天空之盖”(Sky pod),这里高达443公尺,也就是CN Tower中白色“针”的基座,除了可以眺望多伦多全景,据说天气好的时候,甚至看得到尼加拉瓜瀑布和美国的纽约州的曼彻斯特!不过这里只有在风速不强的情况下才开放。

  高的建筑物总是会令人兴起征服的欲望,CN Tower也不例外。CN Tower共有阶梯1776阶,每年秋季这里都会举办爬楼梯比赛(CN Tower Stair Climb),为慈善机构筹募基金。

  CN Tower位在多伦多市中心,开车、搭地铁、巴士均可到达。这么高的建筑不用担心找不到,因为只要远远一望就知道它在哪里。
加拿大国家电视塔(CN Tower)


more...

2007年7月30日星期一

德国国会大厦(Reichstag)

  勃兰登堡门以北的绿地上耸立着一座宏伟的深灰色大厦,这就是有名的国会大厦。它建于1894年,长137米,宽97米。这座豪华建筑应该是德意志帝国的强大的象征,因此德皇拒绝了1884年设计的铭文“德意志民族”,因为对他来说这段铭文太民主了。直到1916年,铭文才被加上。两年后,就是在这里魏玛共和国宣告成立,魏玛共和国的历史到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被任命为总理后结束。1933年2月28日晚的国会大厦纵火案为纳粹党人赢得多数票作了准备,1945年4月30日,苏联战士在此升起红旗。1999年这里成为联邦议会的所在地。
德国国会大厦(Reichstag)


more...

2007年7月29日星期日

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

  巴黎圣母院坐落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
  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的正外立面风格独特,结构严谨,看上去十分雄伟庄严。它被壁柱纵向分隔为三大块;三条装饰带又将它横向划分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个内凹的门洞。门洞上方是所谓的“国王廊”,上有分别代表以色列和犹太国历代国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将其误认作他们痛恨的法国国王的形象而将它们捣毁。但是后来,雕像又重新被复原并放回原位。“长廊”上面为中央部分,两侧为两个巨大的石质中棂窗子,中间一个玫瑰花形的大圆窗,其直径约10米,建于1220—1225年。中央供奉着圣母圣婴,两边立着天使的塑像,两侧立的是亚当和夏娃的塑像。教堂内部极为朴素,几乎没有什么装饰。大厅可容纳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讲台上。厅内的大管风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浑厚响亮,特别适合奏圣歌和悲壮的乐曲。曾经有许多重大的典礼在这里举行,例如宣读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赞美诗,又如197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的葬礼等。巴黎圣母院是一座石头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级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虽然这是一幢宗教建筑,但它闪烁着法国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巴黎圣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


more...

2007年7月28日星期六

比拉尔圣母大教堂(Basilica del Pilar)

  比拉尔圣母大教堂是17世纪到18世纪的巴洛克式庙宇,突出圣卡皮亚,内有比拉尔圣女的塑像,这是巴洛克艺术的瑰宝,始建于17世纪到18世纪,内有圣卡皮亚的形象,是本图拉•罗德里格斯(Ventura Rodríguez)的建筑作品,庙宇中有比拉尔圣女的塑像,庙宇中用雪花石膏制成的大装饰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唱师班等也值得一看。

  大教堂被认定为西班牙国家级历史建筑,与圣地牙哥康波斯特拉的大教堂一样,比拉尔圣母大教堂也是西班牙最重要的朝圣地之一。
比拉尔圣母大教堂(Basilica del Pilar)


more...

2007年7月27日星期五

圣彼得大教堂(Saint Peter's Basilica)

  罗马天主教的中心教堂,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与梵蒂冈罗马教皇的教廷。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西北的梵蒂冈。是全世界的第一大教堂。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公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的,称老圣彼得大教堂,於西元326年落成。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天独厚教堂,并於是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 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称新圣彼得大教堂。 1870年以来的重要宗教仪式均在此举行。呈罗马式和巴罗克式建筑风格,属世界最大的教堂。登教堂正中的圆穹顶部可眺望罗马全城;在圆穹内的环形平台上,可俯视教堂内部,欣赏圆穹内壁的大型镶嵌画。多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的壁画、雕塑艺术。

  圣彼得大教堂是一座长方形的教堂,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造型是非常传统而神圣的,这同时也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一座教堂。 教堂最早是建於西元324年,原始的构想只是一座小会堂,建於圣彼得墓穴的正上方,在十五世纪时开始改建,其中历经不少位顶尖的建筑师和艺术家参与修改,终於在1626年完成了现在的模样。圣彼得教堂不仅是一座富丽堂皇值得参观的建筑圣殿,它所拥有多达百件的艺术瑰宝,更被视为无价的资产。参观这座教堂的几个重要特色一定要把握,因其占地广阔,进入之後会不知从何看起。

  教堂下面的廊檐上方有11尊雕像,中间是耶稣基督;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是格林威治标准时间,左边是罗马时间。大殿下面有5扇门,平常一般游客都入中门。如果遇上机会,教徒们就可从右边的圣门进入大殿,不过这需25年才有一次。按规定,每时25年的圣诞之夜,圣门打开後由教皇领头走入圣堂,意为走入天堂。其他三门分别是"圣事门"、"善恶门"和"死门"。 通过中门进入能容纳5万人的圣彼得教堂内部,呈现在眼前的简直是一座艺术宝库。屋顶和四壁都饰有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不少是名家作品。最惹人注意的雕刻艺术杰作主要有三件,

  一是米开朗琪罗24 岁时雕塑作品。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转手。这里所表现的圣母痛苦状与开朗琪罗以後的作品迥然不同。

  二是贝尔尼尼的雕制的青铜华盖。它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援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彼得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著朝圣者举行弥撒。

  三是圣彼得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宝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椅背上有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传说这把木椅是圣彼得的真正御座,後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

  除此三件艺术杰作外,站在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穹窿顶下抬头上望,你会感到大堂内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穹顶周长71米,为罗马全城的最高点。当您进入圣彼得大教堂内部的时候,第一眼看上去实在无法领略其宏伟的规模。若用人直观视觉去体测它的规模的话,很容易因教堂各个部分巧妙对称的布局形成错觉,需要借助一些实际资料才能说明它的实质:教堂的长度,包括门廊,为230米,拱顶的高度是38米。正殿尽头的彩色玻璃大窗上有一只圣灵信鸽,翼展达1.5米之长。这座教堂可容纳6万人。如果有时间,游客可乘电梯拾级而上,登顶俯瞰罗马全城。从教堂内出来,在教堂左侧有一个由卫兵队的成员。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500年不变,据说是米开朗琪罗设计的,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游人如果想同卫兵合影留念,他们不会拒绝,但要想从这里进入教皇宫,却行不通。

  两千年前的简单墓地,四百年后修建了一座长方形会堂,后来毁于战乱,一千年后尼古拉五世颁发重建命令,之后就是长达120年的重建,先后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住持设计施工,布拉曼特来了,米开朗琪罗来了,德拉"波尔塔来了,卡洛"马泰尔也来了。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一脸肃穆的教皇乌尔班八世主持落成典礼。
  圣彼得大教堂正前的露天广场就是闻名世界的圣彼得广场,建于1667年,住持设计施工的是一位那不勒斯人,他的手笔赋予了广场上排成四行的284根托斯卡拉式柱子永恒的生命,柱子上方那美妙绝伦的圣者塑像四百年来一直诉说着当年这个才华横溢的建筑天才的名字:贝尔尼尼——巴洛克艺术之父。

  圣彼得教堂整栋建筑平面走势是一个十字架结构,造型充满神圣的意味。教堂内部装饰华丽,华丽到令人惶恐不安,令人窒息。现在我们见到的教堂中央著名大拱形屋顶是米开朗境罗的杰作,双重构造,外暗内明。对于这个大圆顶,曾有过百年的波折,最先是布拉曼特于1506年设计,1514年他去世后拉斐尔接替了他。六年后,拉斐尔也去世了,教会对教堂顶部借鉴哥德式的设计,强调黑暗与光明的对比,采用了玫瑰花窗,于是出于对教堂入口处的光线对比效应的考虑,圆顶被取消。后来米开朗基罗在71岁高龄时接替了这项工作,以“对上帝、对圣母、对圣彼得的爱”的名义,恢复了圆顶。圆顶廊檐上有十一个雕像,耶稣基督的雕像位于中间,廊檐两侧各有一座钟,右边的是格林威治时间,左边的是罗马时间。

  圣彼得大教堂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教堂,总面积2.2万平方米,主体建筑高45.4米,长约211米,最多可容纳近6万人同时祈祷,只不过必须衣冠整齐并通过安检才可以进入教堂。
圣彼得大教堂(Saint Peter's Basilica)


more...

圣海伦斯火山(Mount Saint Helens)

  美国西北部活火山。位于华盛顿州喀斯喀特山脉北段。西南距波特兰72 千米。海拔2950米。原为一休眠火山,沉默123年后,于1980年3月27日复活。经过1980年3月27日、5月18日和25日3次大喷发,火山高度降低至2550米,山顶被削去近1/3,形成一个长3千米、宽1.5米,深125米的火山口,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和熔岩,火焰、浓烟和火山灰直冲至2万米高空,火山灰扩散到4000千米以外地方。上升气流中的大量水气,在高空凝结形成暴雨,冲刷火山灰形成泥浆洪流,向山下倾泻,对华盛顿州和俄勒冈州的农业、林业破坏严重 ,附近390平方千米的范围变为不毛之地,死亡60多人,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自复活后一直有活动。1982年3月又有两次喷发活动。
圣海伦斯火山(Mount Saint Helens)


more...

2007年7月26日星期四

白宫(The White House)

  白宫是美国总统府所在地,坐落在首都华盛顿市中心区的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北接拉斐特广场,南邻爱丽普斯公园,与高耸的华盛顿纪念碑相望。

  白宫的基址是美国开国元勋、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选定的,始建于1792年,1800年基本完工,有趣的是,第一位入主白宫的总统并不是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而是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从此,美国历届总统均以白宫为官邸,使白宫成了美国政府的代名词。

  白宫的设计者是著名的美籍爱尔兰人建筑师詹姆斯·霍本,他根据18世纪末英国乡间别墅的风格,参照当时流行的意大利建筑师柏拉迪的欧式造型设计而成,用弗吉尼亚州所产的一种白色石灰石建造。但当时并不称白宫,“白宫”是1902年西奥多·罗斯福总统正式命名的。

  1814年,英军攻占华盛顿时,将其付之一炬,后几经修复和改建,才成目前的规模;其中最大的一次扩建和修缮是在1948-1953年间,加修了一座二层阳台,安装了电视系统和空调设备,增建了双层地下室和坚固的地下防空室;白宫内部原有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房间基本保持原貌,以作纪念。

  白宫共占地7.3万多平方米,由主楼和东、西两翼三部分组成;主楼宽51.51米,进深25.75米,共有底层、一楼和二楼3层。

  底层有外交接待大厅、图书室、地图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白宫管理人员办公室等;外交接待大厅呈椭圆形,是总统接待外国元首和使节的地方,墙上挂有描绘美国风景的巨幅环形油画;地上铺有天蓝色底、椭圆形的花纹地毯,上绣象征美国50个州的标志。1940年罗斯福总统曾在此发表过著名的“炉边谈话”。

  图书室约60多平方米,按19世纪早期风格布置,室内的桌、椅、书橱和灯具等,均为古典式,藏有图书近3000册,其中不乏美国各个时期著名作家的代表作;此外,这里还存有美国历届总统的有关资料;在藏书壁柜旁的墙上挂着五幅印第安人的画像,这是当年美国总统在白宫会见过的印第安部落代表团的成员。

  地图室珍藏有各种版本的现代地图集和一幅名贵的18世纪绘制的地图;二战期间,这里曾是罗斯福总统研究战争形势的密室,从1970年起,此处已改为接待室,室内挂着本杰明·富兰克林的画像和美国19世纪哈得逊河画派的风景画,如:哈特作于1858年的名画《山间湖水》等。

  金银器陈列室藏有各种精致的英、法式镀金银制餐具和镶金银器。

  瓷器室收藏有历届总统用过的瓷制餐具,其中有一套从中国进口的名瓷。

  主楼一层的北面是白宫的正门,进门后是大理石结构的门厅;大理石的墙、大理石的地板和许多大理石的柱子,气魄宏大,宽敞、明亮。四周墙上挂着20世纪美国总统的肖像。东大厅、绿厅、蓝厅、红厅和宴会厅依次相邻;东大厅是白宫中最大、装饰最富豪华气派的厅堂,长约24米,宽约11米,高约2.5米,可容纳 200多人;这里有敞亮的落地长窗,光洁的橡木地板,巨型的水晶吊灯和烛台,桃木心木钢琴的琴腿上雕饰着四只金鹰,有18世纪名画家吉尔伯特·斯图亚特的传世名作—巨幅油画华盛顿及其夫人的全身像,这里曾是美国总统及其家属举行婚丧大事的会场,有4位总统的女儿在此举行过婚礼,7位总统在这里举办过丧事; 1945年,美国第三十二届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逝世后就停灵于此。1974年,理查德·尼克松因“水门事件”离职前夕,也是在此与他的助手们挥泪告别的。现在,此厅供美国总统举行宣誓就职仪式、记者招待会、酒会、圣诞舞会等使用,有时,逢节日和周末,也请文艺界和体育界的名流在此演出和表演。

  绿厅较东厅小得多,因以绿色基调装饰而得名,四壁有绿绸装饰的水彩画,地上是19世纪苏格兰画家大卫·马丁画的富兰克林肖像;现在,它是美国总统的客厅,总统常常在此举行正式酒会;而当年,杰弗逊总统曾将绿厅用做餐室,门罗总统常在这里打牌消遣。

  蓝厅以蓝色调著称,窗帏是蓝色的,座椅靠背和座垫是蓝色的,窗外的天空也是蓝色的,厅内有一块19世纪的中国地毯,7把法国镀金椅子,一对19世纪路易十六时代的镀金桌子等名贵之物;还陈列有几幅美国早期总统及其夫人的画像;红厅多由总统夫人使用,厅内四壁上的红绸水彩画同由斯图亚特画的麦迪逊总统夫人朵拉的红色肖像相辉映;此处有一总统贵宾接待室,以19世纪初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风格加以装饰,室内家具十分名贵,其中有一架1805年的法国枝形吊灯和英国1850年制作的红、米、蓝、金四色地毯。

  国宴厅是白宫第二大厅,以其华丽的装饰和精致的餐具著称;桌椅家具全为橡木所制,可同时宴请140位宾客,是举行国宴的地方;厨房在地下室,可用升降机将食品送到宴会厅,厅中的设计与装饰均采取19世纪初叶英国摄政时期的风格;墙中间悬挂着林肯的肖像;壁炉上方刻有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迁居白宫后的第二个夜晚所写的一封书信中的名句:

  “我祈祷上苍赐福于这座宅邸以及所有来日居于此间的人,愿白宫主宰者皆为诚实、明智之人。”

  主楼二层,为总统全家居住的地方。主要有林肯卧室,皇后卧室,条约厅和总统夫人起居室,黄色椭圆形厅等;林肯卧室是林肯办公和召开内阁会议的地方,著名的《解放黑人宣言》即在此签字,以玫瑰色和白色为主调加以装饰的皇后卧室,曾接待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荷兰女王等贵宾。

  白宫西翼由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主持,于1902年建成;东翼由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主持,于1941年建成,其中最主要的厅室是西翼内侧的椭圆形总统办公室;它宽敞、明亮,地上铺着一块巨大的蓝色地毯,地毯正中织有美国总统的金徽图案:50颗星排列成圆形,环绕着一只鹰;办公室后部两侧分别竖立着美国国旗和总统旗帜,正面墙上是身着戎装威容凛然的华盛顿油画像,两边摆着两只雅致的中国古瓷花瓶;办公室左边墙架上陈设的外国贵宾赠送的礼物中,有中国1979 年赠送的“马踏飞燕”仿古青铜器,总统的大办公桌上放置着这样一条座右铭:

  “这里要负最后责任。”

  白宫的南面,是一个由粗大的乳白色石柱支撑的宽大门廊,正面4根,旁边各2根;门廊的正前方就是有名的南草坪,总统的直升飞机座机可在此起落,由于白宫是坐南朝北,因此南草坪就成了白宫的后院,通称为总统花园,园内,灌木如篱,绿树成荫,如垠草坪中有一水池,池中喷泉喷珠吐玉,高可数丈。池塘四周的花圃里,姹紫嫣红,南门前两侧8棵枝繁叶茂、生机勃勃的木兰树,已有150年树龄,国宾来访时,都要在南草坪举行正式欢迎仪式;每年春天的复活节时,总统和夫人都要在这里举行传统的游园会。

  白宫每星期二到星期五对外开放,供游人参观的部分主要是白宫的东翼,包括底层的外宾接待室、瓷器室、金银器室和图书室,一楼的宴会厅、红厅、蓝厅、绿厅和东大厅;虽然在白宫130多个房间中,只有10余个房间开放,但它毕竟是世界上唯一定期向公众开放的国家元首的官邸,因而,吸引了大批的游客,每年来此参观的人数达200万人。
白宫(The White House)


more...

南非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

  非洲西南端的岬角。位于34°21′S,18°30′E处。北距开普敦52km。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寻找欧洲通向印度的航路时到此,因多风暴,取名风暴角。但从此通往富庶的东方航道有望,故改称好望角。苏伊士运河通航前,来往于亚欧之间的船舶都经过好望角。现特大油轮无法进入苏伊士运河,仍需取此道航行。好望角多暴风雨,海浪汹涌,位于来自印度洋的温暖的莫桑比克厄加勒斯洋流和来自南极洲水域的寒冷的本格拉洋流的汇合处。1939年这里成为自然保护区。

  好望角正位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汇合处,强劲的西风急流掀起的惊涛骇浪常年不断,这里除风暴为害外,还常常有“杀人浪”出现。这种海浪前部犹如悬崖峭壁,后部则像缓缓的山坡,波高一般有15-20米,在冬季频繁出现,还不时加上极地风引起的旋转浪,当这两种海浪叠加在一起时,海况就更加恶劣,而且这里还有一很强的沿岸流,当浪与流相遇时,整个海面如同开锅似的翻滚,航行到这里的船舶往往遭难,因此,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

  从好望角名称的由来,也可看出历史上狂风巨浪对航海事业的肆虐。在15世纪下半叶,葡萄牙国王若奥二世决定寻找一条通往东方印度的航道,妄图称霸海外,于1486年派遣了著名航海家迪亚士为首的探险队,从葡萄牙出发,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探索开辟通往印度的航道。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航程,当船队由大西洋转向印度洋时,遇到汹涌的海浪袭击,几乎整个船队遭到覆没,迪亚士率少数亲信死里逃生流亡到非洲南端岬角处,丧魂失魄的迪亚士将其登陆的岬角命名为“风暴角”,让人们永远记住这里风暴巨浪的威力。后来,这只船队返航回国后,迪亚士向国王汇报风暴角的历险经过时,国王对这个令人沮丧的名字极为不满,为了急于打通驶向东方的航道和鼓舞士气,国王下令将“风暴角”改名为“好望角”,示意闯过这里前往东方就大有希望了。在国王死后的第三年,由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经历了战狂风斗 恶浪的艰苦航程,终于打通了葡萄牙经好望角到达东方的航线。

  好望角的终年狂风巨浪是怎样形成的?这与好望角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大关系。在南半球中纬度地带只有非洲的好望角,南美洲的合恩角,以及澳大利亚南部沿岸和新西兰的南岛位于这里,其它几乎被三大洋的南部海域所环绕,构成一个封闭的水圈通称为南大洋,这里终年西风劲吹,风暴频繁。在夏季也是西风咆哮而过,冬季更是寒风凛烈,常年的西风把海水也驯服得环绕地球由西向东奔驰,形成了著名的"西风漂流"。下面这段文字是经常航行在这段航程中的一位海员对那里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描述:“乌云密蔽,连绵不断,很少见到蓝天和星月,终日西风劲吹,一个个涡旋状云系向东飞驰,海面上奔腾咆哮的巨浪不时与船舷碰撞,发出的阵阵吼声,震撼着每个海员的心灵。”形成这种景象的原因,主要是地球自转对气流的方向起了重要作用。使西风变得强烈的另一个原因是,中纬度的温差大。向极地或向赤道航行一天,就会明显感到冷暖的差异,这是由于低纬度的能量在向两极输送中,相当大的部分要消耗在中纬度地区,同时极地冷空气不停地向南侵袭,在这两股冷暖差别较大的气流夹击下,中纬度地带就成了温差较大的地区,冷暖气流不断交汇运动,极易导致风暴频发。
南非好望角(Cape of Good Hope)


more...

乞力马扎罗山(Mount Kilimanjaro)

  乞力马扎罗山(Kilimanjaro),高5895米,位于坦桑尼亚与肯尼亚两国的交界。它是非洲最高的山,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式山脉,耸立在离印度洋不远处一片绵延起伏的平原上,被称作“非洲屋脊”和“上帝的殿堂”。乞力马扎罗山上的环境跨度很大,从赤道气候一直到极地气候。开始时是温暖干燥的草原,攀援而上经过广阔潮湿的热带雨林,然后是温度逐渐降低和雨水随之减少的地带,最后是终年被冰雪覆盖、气温在冰点以下的山峰。

  1936年,大名鼎鼎的美国“迷惘一代”代表作家厄内斯特·海明威发表了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从而让人们对这片土地心存一份特殊的情结,再加上一些古老的非洲传说,更是令这座山显得神秘而令人向往。1952年,由美国 20世纪福克斯公司出品,亨利·金执导,格里高利·派克、阿娃·加德纳、苏珊·海华德主演了同名电影。1995年,其主题音乐Pastorale(田园) 被收录于宝丽金挪威公司制作的《神秘园》(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首张专辑。

  乞力马扎罗山上的最古老的冰层形成于大约1.7万年前一段特别潮湿的时期,整个雪帽形成于约1.1万年前,不论是在文学上,还是在旅游观光业中,它都始终保持着一种独特的魅力。然而,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由于气温的不断上升,乞力马扎罗山顶上原本厚达150英尺的积雪正在一点一点溶化,乞力马扎罗的雪已经“缩水”了80%,到2015年至2020年之间,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景很可能消失,这座赤道雪峰的独特风貌也将不复存在。
乞力马扎罗山(Mount Kilimanjaro)


more...

2007年7月25日星期三

有趣的麦田圈(Poo! CropCir-cles)

  非常有趣,Poo!你觉得它像麦田圈吗?
有趣的麦田圈(Poo! CropCir-cles)


more...

2007年7月24日星期二

迪拜七星级酒店(Burj al Arab Hotel)

  伯瓷是世界上惟一的建筑高度最高的七星级酒店(因为饭店设备实在太过高级,远远超过五星的标准,只好破例称它做七星级),开业于1999年12月,它建在离海岸线280米处的人工岛Jumeirah Beach Resort上。伯瓷糅合了最新的建筑及工程科技,迷人的景致及造型,使它看上去仿佛和天空融为一体。伯瓷的工程花了5年的时间,2年半时间在阿拉伯海填出人造岛,2年半时间用在建筑本身,使用了9000吨钢铁,并把250根基建桩柱打在40米深海下。饭店由英国设计师W·S·Atkins设计,外观如同一张鼓满了风的帆,一共有56层、321米高,是全球最高的饭店,比法国艾菲尔铁塔还高上一截。 

  伯瓷是阿拉伯人奢侈的象征,亦是迪拜的新标志。走进这个世界上最高的酒店就似走进了阿拉丁的洞穴,豪华的佐证非笔墨可言喻,从带你走进海鲜餐馆的小型潜艇,到每个房间的17个电话筒,再到用作机场巴士的8辆劳斯莱斯都可略见些许。你甚至可以要求直升机接送,在15分钟的航程里,率先从高空鸟瞰迪拜的市容,欣赏壮丽的景观后,才徐徐降落在28楼的直升机坪。

  伯瓷酒店内部更是极尽奢华之能事,触目皆金,连门把、厕所的水管,甚至是一张便条纸都“爬”满黄金。虽然是镀金,但要所有细节都优雅不俗地以金装饰,则是对设计师的品位与功力的考验。由于是以水上的帆为外观造型,饭店到处都是与水有关的主题(也许在沙漠国家,水比金更彰显财力)。像是一进饭店门的两大喷水池,不时有不同的喷水方式,每一种皆经过精心设计,约15~20分钟就换一种喷法,跟水舞没什么两样,搭着电梯还可以欣赏高达十几公尺的水族箱,很难相信外头就是炎热高温的阿拉伯沙漠。

  而金碧辉煌的酒店套房,则让你感受到阿拉伯油王般的奢华。所有的202间房皆为两层楼的套房,最小面积的房间都有170平方米;而最大面积的皇家套房,更有780平方米之大。而且全部是落地玻璃窗,随时可以面对着一望无际的阿拉伯海。最令人吃惊的是一进房间,居然有一个管家等着跟你解释房内各项高科技设施如何使用,因为酒店豪华尊贵的服务宗旨就是务必让房客有阿拉伯油王的感觉,在狠狠地让人感到吃惊之余,也让人感叹金钱的力量。以最普通的豪华套房为例,还包括窗帘和电灯的开关,办公桌上有东芝笔记型计算机,随时可以上网,墙上挂的画则全是真迹。

  给大家感受最 high的,应当是雄霸25楼及以上楼层的皇家套房,装饰典雅辉煌,顶级装修和搜罗自世界各地的摆设,如同皇宫一样气派,家具是镀金的,有私家电梯、私家电影院、旋转睡床、阿拉伯式会客室,甚至衣帽间的面积都比一般酒店的房间大。已故顶级时装设计师范思哲曾对此赞不绝口。最特别的是睡房的天花板上有一面与床齐大的镜子,和自己面对面睡觉的感觉会不会很奇怪?浴室里的所有卫浴用具都是爱马仕的牌子,包括肥皂、古龙香水等,当然淋浴设备也不同凡响,除上头的莲蓬头之外,还可选择上中下三段式喷水,旁边则是马赛克壁画陪衬下的按摩浴池,浴室门口还有皮质躺椅,让旅客休息。

  房间的奢华还没来得及回味,餐厅更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酒店内的AI-Mahara海鲜餐厅仿佛是在深海里为顾客捕捉最新鲜的海鲜,在这里进膳的确是难忘的经历——要动用潜水艇接送。从酒店大堂出发直达AI-Mahara海鲜餐厅,虽然航程短短3分钟,可是已经进入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沿途有鲜艳夺目的热带鱼在潜水艇两旁游来游去,美不胜收。安坐在舒适的餐厅椅上,环顾四周的玻璃窗外,珊瑚、海鱼所构成的流动景象,伴随客人享受整顿写意的晚餐。

  海里有餐厅,空中也有餐厅,客人只需乘搭快速电梯,33秒内便可直达屹立于阿拉伯海湾上200米高空的AI-Mahara餐厅;进入太空设计的餐厅,以蓝绿为主的柔和灯光,再加上波浪设计的衬托,就仿佛进入另一世界。这餐厅可容纳140名顾客,晚餐之际,夜空璀璨,环观迪拜的天空和海湾,享受地中海风味的高级厨艺,想是人生至高的享受了。而仅供应美味的Mediterranean(地中海餐),则是该餐厅的一大特色。

  由于伯瓷这家超级豪华酒店实在是太特别了,很多外来访客只想来参观一下(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也只能是这样饱饱眼福),不过请注意,踏进这家饭店可是要付参观费的,平日100Dhs、假日200Dhs,(1Dhs约等于2.25元人民币),不过可抵作餐厅消费就是。
迪拜七星级酒店(Burj al Arab Hotel)


more...

2007年7月23日星期一

玛丽王后号(RMS Queen Mary)

  玛丽王后号(RMS Queen Mary)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上流社会歌舞升平的奢华生活达到顶峰时的产物,是一座浮动的海上皇宫。
吨位: 81237吨. 巡航速度: 29节. 最高速度: 32-34节.
搭载人数: 平时-- 776 1st class, 784 2nd class, 579 3rd class. 战时-- 15000 troops.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RMS Queen Mary创下了几项记录:
  8/2/1942 - 8/7/1942,首次搭载一个整师的人员同船(美陆军第1步兵师,15125士兵,863船员).
  7/23/1943 - 7/30/1943,有史以来最多人同船,记录至今未被打破(15740士兵, 943船员).

  战后,塞缪尔•卡纳德爵士因为他的公司所提供的邮船对战争的突出贡献,被授予骑士头衔。战时征用大型邮船和其它民船的经验,成了大英帝国克敌的法宝。在战后的若干冲突中,也屡试不爽。

  随着德国的投降,欧洲战事的结束,从1945年5月开始,两艘王后号邮船又开始送欧洲战场上的美国大兵回家。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士兵复员工作。随后,玛丽女王号在英国开始重新装修,恢复邮船的身份。整套的高级家具、地毯、硬木护墙板、吊灯、黄铜装饰、壁画、雕塑、游泳池、酒吧……又都回到了船上。由于战争期间的卓越表现和非凡经历,战后搭载这两艘船横渡大西洋的乘客更多了。

  1947年7月31日,玛丽王后号进行了战后首次横渡大西洋的客运航行。但是,这样的日子终究是好景有限。从60年代开始,随着波音707和747、道格拉斯DC8、洛克希德L1011等大型喷气式客机的投入运营,它们逐渐地夺走了大型邮船们绝大部分的旅客。玛丽王后号开始出现高额的亏损,最后终于被报界评价为“喝醉了酒、大把胡乱花钱的老贵妇人”。

  1967年,饱受亏损之苦的卡纳德公司决定让王后退役。玛丽王后号被美国人用350万美元的价格(不幸或万幸的是,比一个日本拆船商多出50万美元)购买,永久停靠在加利福尼亚州长滩,改建为“玛丽王后号旅馆”。并于1979年参加了记录片<>的拍摄。一直到今天,这个旅馆都是南加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玛丽王后号(RMS Queen Mary)


more...

吉隆坡双子塔(Petronas Twin Towers)

  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双子塔(Petronas Towers)是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标志性城市景观之一,是世界上目前最高的双子楼。

  双塔大厦于1998年完工共88层,高1483英尺(452米),它是两个独立的塔楼并由裙房相连。独立塔楼外形像两个巨大的玉米,故又名双峰大厦。吉隆坡双子塔是马来西亚石油公司的综合办公大楼,也是游客从云端俯视吉隆坡的好地方。双子塔的设计风格体现了吉隆坡这座城市年轻、中庸、现代化的城市个性,突出了标志性景观设计的独特性理念。
吉隆坡双子塔(Petronas Twin Towers)


more...

2007年7月22日星期日

台北101大厦(Taipei 101)

  世界第一高楼,台北101 (Taipei 101),前名台北国际金融中心(Taipei Financial Center),设计师李祖原。位于台北市信义区的一幢摩天大楼,楼高508米,地上101层,地下5层,是目前全球最高的摩天大楼。其英文名称 Taipei 101除代表台北,还有“Technology、 Art、 Innovation、 People、 Environment、Identity”之意义。

  台北101的主楼旁边还有一栋6层楼、总高60米的裙楼(podium),规划为购物中心及银行、证券行,裙楼内有挑高40米的豪华室内广场。

  因应高空强风及台风吹拂造成的摇晃.台北101设置了“调和质块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是在88-92楼层挂置一个重达680公吨的巨大钢球,利用摆动来减缓建筑物的晃幅。

  防震措施方面,台北101采用新式的“巨型结构(megastructure)”,在大楼之四个外侧分别各有二支巨柱,共八支巨柱,每支截面约3米长、2.4米宽,自地下5楼贯通至地上90楼,柱内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钢板包覆。

  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最快速电梯,有两部,为观景台使用,其最高速率可达每分钟1010米,相当于时速60公里,从1楼到89楼的室内观景台,只需37秒。另外,它也是世界最长行程的室内电梯。

  89楼的室内观景台,其出入口在5楼,全票票价为新台币350元,优待票票价为新台币320元。营运时间为周二至周日上午10:00至晚上22:00,周一休馆。而91楼的世界最高室外观景台已于2005年9月16日对外开放。(门票新台币400)

  台北101大楼夜间灯光选择彩虹七种颜色,每天固定一种颜色,如星期一是红色、星期二是橙色、星期三为黄色、每日落日时间开始点灯至晚上10点。
台北101大厦(Taipei 101)


more...

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

  悉尼歌剧院不仅是悉尼艺术文化的殿堂,更是悉尼的灵魂,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每天络绎不绝前往参观拍照,清晨、黄昏或星空,不论徒步缓行或出海遨游,悉尼歌剧院随时为游客展现不同多样的迷人风采。

  悉尼歌剧院的外型犹如即将乘风出海的白色风帆,与周围景色相映成趣。悉尼歌剧院是从50年代开始构思兴建,1955年起公开徵求世界各地的设计作品,至1956年共有32个国家233个作品参选,後来丹麦建筑师Jorn Utzon的设计屏雀中选,共耗时16年、斥资1200万澳币完成建造,为了筹措经费,除了募集基金外,澳洲政府还曾於1959年发行悉尼歌剧院彩券。

  在建造过程中,因为改组後的澳洲新政府与Jorn Utzon失和,使得这位建筑师愤而於1966年离开澳洲,从此再未踏上澳洲土地,连自己的经典之作都无法亲眼目睹。之後的工作由澳洲建筑师群合力完成,包括Peter Hall、Lionel Todd与David Littlemore等三位,悉尼歌剧院最後在公元1973年10月20日正式开幕。

  悉尼歌剧院整个建筑占地1.84公顷,长183米,宽118米,高67米,相当于20层楼的高度。

  悉尼歌剧院另一项传奇是他的第一场演出。当然,正式的首演贵客盈门,开幕式(1973年10月)更邀请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临现场,但也有人认为悉尼歌剧院的第一场演出是1960年由PAUL ROBESON为工作者献唱的那次。这位黑人歌手当时爬上了还在兴建中的鹰架引吭高歌。巧的是,他的生日与丹麦建筑师Jorn Utzon竟然是同一天。

  一切都太巧了。但关於悉尼歌剧院的种种幕後故事还不只这些。由於兴建过程中的风风雨雨实在太肥皂了,有克服不了的技术难关、有拂袖而去的建筑师,还有差点让政府破产的超高工程费以及一只在首演彩排时跑来插花的临时演员─负子鼠(Posum),後来有人将这些写成了一出歌剧,名字是:世界第八奇景(Eighth Wonder)。

  每年在悉尼歌剧院举行的表演大约3000场,约二百万观众前往共襄盛举,是全界最大的表演艺术中心之一。歌剧院白色屋顶是由一百多万片瑞典陶瓦铺成,并经过特殊处理,因此不怕海风的侵袭,屋顶下方就是悉尼歌剧院的两大表演场所─音乐厅(Concert Hall)和歌剧院(Opera Theater)。

  音乐厅是悉尼歌剧院最大的厅堂,共可容纳2679名观众,通常用於举办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蹈、合唱、流行乐、爵士乐等多种表演。此音乐厅最特别之处,就是位於音乐厅正前方,由澳洲艺术家Ronald Sharp所设计建造的大管风琴(Grand Organ),号称是全世界最大的机械木连杆风琴(Mechanical tracker action organ),由10,500个风管组成,此外,整个音乐厅建材使用均为澳洲木材,忠实呈现澳洲自有的风格。

  歌剧院较音乐厅为小,拥有1547个座位,主要用於歌剧、芭蕾舞和舞蹈表演;另外悉尼歌剧院还有一个小型戏剧厅(Drama Theater)和剧场(Playhouse),分别可容纳544与398名观众,通常用於戏剧、舞蹈、或讲座和会议的举行。另一个Broadwalk Studio在重新整修後,即将於1999年重新启用,适於音乐和实验剧场使用。

  欲在悉尼歌剧院欣赏表演者,最好先向悉尼歌剧院索取节目表并预先订位。
悉尼歌剧院(Sydney Opera House)


more...

2007年7月21日星期六

伦敦巨眼(London Eye)

  伦敦巨眼London Eye,这只大眼London Eye是目前全世界第二大的摩天轮,约135米的高度,仅次于在2006年建造完成的南昌之星摩天轮。于1999年建造完成,在2000年3月面向公众开放。可俯瞰泰晤士河、大笨钟及360℃的伦敦景色尽在眼帘。摩天轮自转一圈差不多近半小时,要15分钟时间才到达最高点。大笨钟和London Eye只相隔一条泰晤士河,从London Eye走进对岸,可以看到由远而近,小而大的大笨钟。
伦敦巨眼(London Eye)


more...

2007年7月20日星期五

八卦田(bagua tian)

  八卦田位于玉皇山南麓,是南宋皇帝祭祀农耕的地方。所谓八卦田,是因为田分八块,中间为一圆形高埠,状如八卦,故有此名。这里四周平畴连片,当地农民在各卦上栽种了不同颜色的农作物。由于季节变换呈现的景色各不相同,登高俯瞰,别有一番情趣,明代文人高濂曾在《四时幽赏录》中写到:“春时菜花丛开,白天真高岭遥望,黄金作埒,碧玉为畴,江波摇动,恍自杳然,更多象外意念。”八卦天旁,还有五代吴越国王妃吴汉月的古墓葬。
八卦田(bagua tian)


more...

角度怪异的大楼(Weird Angles in Las Vegas)

  仔细看一下,这四幢楼的角度是不是很怪异呢,两幢朝一个方向倾斜,另外两幢向另一个方向倾斜。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它们在地面上的影子却都是朝着一个方向的。也许是拍摄的时候出了什么问题吧。
角度怪异的大楼(Weird Angles in Las Vegas)


more...

2007年7月19日星期四

金门大桥(The Golden Gate Bridge)

  金门大桥是世界著名大桥之一,被誉为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大桥雄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宽1900多米的金门海峡之上。金门海峡为旧金山海湾入口处,两岸陡峻,航道水深,为1579年英国探险家弗朗西斯·德雷克发现,并由他命名。

  金门大桥的北端连接北加利福尼亚,南端连接旧金山半岛。当船只驶进旧金山,从甲板上举目远望,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大桥的巨形钢塔。钢塔耸立在大桥南北两侧,高342米,其中高出水面部分为227米,相当于一座70层高的建筑物。塔的顶端用两根直径各为92.7厘米、重2.45万吨的钢缆相连,钢缆中点下垂,几乎接近桥身,钢缆和桥身之间用一根根细钢绳连接起来。钢缆两端伸延到岸上锚定于岩石中。大桥桥体凭借桥两侧两根钢缆所产生的巨大拉力高悬在半空之中。钢塔之间的大桥跨度达1280米,为世界所建大桥中罕见的单孔长跨距大吊桥之一。从海面到桥中心部的高度约60米,又宽又高,所以即使涨潮时,大型船只也能畅通无阻。

  金门大桥包括从钢塔两端延伸出去的部分,全长达2000米,为此,又分别在两侧修建了两座辅助钢塔,使桥形更加壮观。大桥的桥面宽27.4米,有6条车行道和两条宽敞的人行道。大桥的设计者是工程师约瑟夫·斯特劳斯,人们为纪念他对美国作出的贡献,把他的全身铜像安放在桥畔。铜像形象生动,神情自若。

  金门大桥于1933年动工,1937年5月竣工,用了4年时间和10万多吨钢材,耗资达3550万美元。整个大桥造型宏伟壮观、朴素无华。桥身呈朱红色,横卧于碧海白浪之上,华灯初放,如巨龙凌空,使旧金山市的夜空景色更见壮丽。

  金门大桥是旧金山的象征,它以雄伟磅礴的气势,吸引着无数的游客。然而,这座闻名遐迩的大桥,今天人们又赋予它一个新的令人恐惧的名字——死亡之桥。据说自从大桥建成以来的50多年间,从金门大桥上跳海自杀者已超过千人。为了防止在金门大桥上再发生投海自杀的现象,旧金山的警察部门已在桥上布置了许多安全人员,不分昼夜值班巡逻,并且应用现代化设备——闭路电视,实行“自杀监视”。尽管如此,自杀现象仍未能消除。因而,这座大桥在使人赞叹的同时,又引起游人某些新的思绪。
金门大桥(The Golden Gate Bridge)


more...